- 商品說明
- .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整塊原塊肉說明—
【1整塊】約2~3公斤,【1整塊】為單位販售
下單匯款後才會【對應指定厚度處理】
※每公斤價格、整塊重量,會不斷更新,以商城更新為主
譬如【商城】顯示:2.345公斤 / 1230元
代表【1整塊】的重量及價格,有顯示的都可【直接下單】
【免費】➡️【修清去除筋膜】
【免費】➡️【客製切片厚薄】
【免費】➡️【單片真空包裝】
【免費】➡️【切 1 種 厚度】
如【1整塊】切2種厚度,則1塊加收【150元】
- - - - - - -
【板腱】:
修清方式〔修筋留油〕或〔修油+筋 推薦〕,兩種方式,皆可以
牛排:2、2.5公分
火鍋:0.2、0.3公分
燒肉:0.5公分、1公分
※門市只能現切1公分以上,1公分以下請改網站下單
※手切厚度,必定會有誤差,介意者請不要下單
※結帳時【欄位】填入,修清方式、想要的厚度,或下單完成後私訊確認
※推薦是世俗眼光,沒有絕對標準,依照自己開不開心、爽不爽,會更實際些
※ ※ ※
【繼續往下滑】,下方有更詳細的修清、厚度、包裝說明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商品介紹 ———
品牌:1855®
產地:美國
部位:【板腱】
牛的品種:安格斯黑牛
等級:Choice級
【特色】:
連阿公、阿嬤都知道的國民牛排!!【嫩肩里肌】
具有筋感,必須靠著【修清】處理,才能有效的提升口感
油花表現必定略遜經典部位(無骨、翼板)
但偶爾還是會噴些油花,偏向肉味重,爽口不油膩
與經典部位相比之下,不會有什麼太驚人的表現
但綜合下來,味蕾感受,肉的質地、香氣、尾韻上,不至於打折太多
加上價格近人,是板腱一直風靡的主因
高CP值、經濟型的部位
用少少錢也能有大大體驗,當作家中牛排、肉片常備品,非常適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部位修清說明 ———
【修筋留油】:
「背面」的結締、骨膜、筋,咬起來會有明顯的韌感,需要長時間烹煮才會脆化,所以【建議必定修除】
保留油脂,可帶有油脂的風味,滋潤口感的作用,但油脂之下還有一層筋,會些許影響口感
可烹飪時利用高溫將「正面」【白色油脂區域】做局部重點加強,脆化、燒透
或下鍋前,斟酌去除油脂,也可以自行將油脂區域做完全剃除,不搭配煎煮,就是所謂的【修筋修油】
優點:可自主調整,保留正面的牛油風味,但白色油脂區域還是會略影響口感
【修筋修油】【推薦】:
修除「正面」+「背面」,推薦給較注重於口感的朋友,除了中間的大板筋,外表能見的都會做清除
優點:無須再做處理,可直接烹煮,口感、清爽度整體會比【修筋留油】好上許多,但油脂香氣會較少,以上兩種方式,皆有人喜歡,所以提供選項,自由選擇
板腱【不修直切】:
不做修除的動作,整塊原塊肉直接切成片,一般市場上最常見的處理方式,雖然看不到修清物,但由於沒有做修清處理,咀嚼時存在較多雜筋、尤其背面的結締、骨膜咬起來,滿滿的韌感
優點:結締、骨膜、筋均攤於每片肉,看不到一包修清物,觀感上比較不心疼,但筋、骨膜都依然存在,咀嚼時口感上就會有比較顯著的感受,需要多咬幾口,甚至需要煎完後剃除硬口的區域
※ 若無明確填寫修清方式,均以建議選項【修筋留油】方式處理
※ 處理下來的【修清物】,都固定會附上,如不需要附上,請另外LINE【不附修清物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修清的意思 ———
從牛隻身上,切割下來,未經加工處理的,稱為:【原塊肉】
牛隻切割下來的原塊肉,依身上不同區域,區分的原塊肉,稱為:【部位】
就如同一整隻雞,取下雞脖子、雞翅膀、雞胸、雞腿,也稱為:【部位】
所謂的牛排、火鍋、燒肉,就是將【原塊肉】分切成各種厚度,做不同料理的運用
~~~~~~
無論任何「牛隻品種」「重量」「部位」「等級」「生產國」「性別」,牛隻都是自然生長,所以每頭牛都長的不同(非塑膠射出)
我們販售的為,未經加工(未修清)的【原塊肉】所以就會有自然生長的,【油脂】、【筋】、【骨膜】
且每塊肉的形狀、大小、色澤、油花多寡、瘦肉比例,必定都不同
~~~~~~
【原塊肉】選擇不同的修清方式,【必定】會有修下來的損耗,可能是整體的10%、也有可能20%,不確定性
就如同,一整隻雞,去毛、去皮、去骨,把蘋果削皮一樣,追求更佳的口感、更好的體驗,同樣意思
將【原塊肉】多餘的【油脂】、【筋】、【骨膜】,去除後,再依厚度切成片,這個處理方式稱之【修清】,視覺上,會另外挑出,油跟筋,感覺上覺得浪費,看的到,但吃不到
~~~~~~
【原塊肉】選擇不修清處理,自然就不會產生,而外的修清的損耗
僅依厚度切片,但由於【原塊肉】本身的天然的【油脂】、【筋】、【骨膜】,咀嚼時造成口感上的阻礙
視覺上【油脂】、【筋】、【骨膜】,平均分佈於每片牛排,感覺每片就一點點,雖然不會有浪費的問題,但只是短暫性看不到,眼不見為淨,看不到,但吃的到
~~~~~~
修下來的「筋」「油」如何利用
「筋」:
1.直接小火慢慢煸乾,撒胡椒鹽食用
2.當作爆香料炒菜、運用於滷燉或煮湯
「油」:
1.可直接剁小一角,炒菜爆香用
2.小火慢炸,榨出油脂直到變成液態,冷凍保存,日後炒菜、拌飯麵使用,小火慢炸時,可偷吃步用些水當作介質,比較不容易燒焦,但切記要把水份燒乾,否則容易變質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預估片數、真空包裝說明 ———
【整塊約可切出】:
「0.2公分」:130片~140片
「0.2公分」:每盤約10~12片
「0.3公分」:約85片~95片
「0.3公分」:每盤約7~9片
「0.5公分」:約50片~56片
「0.5公分」:每盤約1~4片
「1公分」:約25~28片
「1公分」:2片入1個真空袋
「1.5公分」:約17~19片
「1.5公分」:1片入1個真空袋
「2公分」:約14~16片
「2公分」:1片入1個真空袋
「2.5公分」:約11~13片
「2.5公分」:1片入1個真空袋
「3公分」:約8~10片
「3公分」:1片入1個真空袋
※手切厚度,必定會有誤差,介意者請不要下單
※每盤:約200克~250克裝入1盤後真空
※實際片數、每片長寬、形狀,會依不同塊的肉,不同修清方式,而有不同的變化
※真空袋可當作【舒肥袋】使用
※包裝方式皆為【固定】處理,無須特別備註告知,以及無法選擇包裝方式(敬請見諒)
※包裝方式很難百分百對應每個人的需求,目前的包裝也是符合大眾的,特殊需求,如需【客製】包裝,請私訊LINE,另外報價,將額外收取【高額費用】(敬請見諒)
範例圖:非板腱本人(無骨牛小排):↓↓↓↓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選擇厚度說明 ———
首先,必須很直白的告訴你,不掌控火侯,都會覺得很難煎,厚薄的調整只是輔助,熟度的控制是取決於【火侯的掌控】,入口的大小最終還是需要煎完再切
熟度並不是藉由【厚度】調整,也不是透過【厚度】調整成長輩、小孩入口食用
小弟弟的想法很簡單,因為百人百口,切多厚、用什麼方式料理,認定是不同的,是主觀性的
切固定厚度,總有人不喜歡、覺得不夠好,那就符合市場【需求】,所以做【客製厚度】
但因為可選【厚度】反而導致引發多重式糾結的,小弟弟實在看太多了
而且我們初次相識,很難知道彼此喜好,那一種厚度,會是你想要烤、煎、火鍋、燒肉
每一種厚度的用法,都各自有人喜歡,有些人用1公分煎牛排,有些人則是喜歡用3公分煎牛排
人是視覺動物,多半不夠熟悉商品,容易糾結視覺上的片數,【可選】反而變成一種障礙
同樣1公斤的肉,切【薄】會比較多片,但不會比較【飽】
同樣1公斤的肉,切【薄】【厚】會因應不同的烹飪,得到不同的味蕾感受
只有【自己】最明白,自己的喜好、清楚自身需求,而不是逼問賣家,要聽個唬爛的完美答案,與專不專業實在無關
無論是薄或者是厚,個人烹飪技巧、不同的運用,比較有關係
越薄:肉汁容易蒸發,容易過熟,不易做出完美的梅納反應,但便利度較好,能做的烹飪變化較少
越厚:烹飪時能做更多變化,煎完後烤、甚至改刀做成不同的方式料理,對於熟度的控制,容錯率較大,適當的厚度有助於做出外酥脆殼,豐沛的肉汁感,完美的梅納反應,但需要練習掌控火侯
新手階段,可以用【牛排】【火鍋】【燒肉】,當作【選項】快速理解
老手則是用公分,取代【牛排】【火鍋】【燒肉】這三個【選項】,而是依照自己的需求,調整厚度
新手多半,都會以【方便烹煮】,有多薄就多薄,去當作所謂的牛排,這個我並不排斥,畢竟喜歡就好
但請記得,【美味】還是有必需的,與【方便】是不等同的,不然,何不考慮將牛肉打成汁,喝一喝,不是更方便嗎??
當發生選擇不了時,請先想像一下,餐桌的是1公分薄到不能再薄的牛排,還是3公分以上的巨型肉塊牛排,以這個為想像
或者是,請不要那麼懶惰,至少拿個尺,大概看一下1公分、2公分的厚度,實際到底長的有多厚
再依據廚藝、烹飪需求,去做厚度的斟酌、遞減,先找到一個大概固定厚度,之後慢慢提升火侯的掌握、熟度的掌握,會較實際些
如未接觸過、不熟悉,選擇厚度的朋友,請先參考【建議厚度】則一選擇,之後再以此為基準做調整
如果你問我,想知道那種牛排、火鍋、燒肉厚度是最完美的
說真的....畢竟我們未接吻過,一直要我瞎猜、話術、唬爛,那一種厚度適合你,真的不是辦法,認定是主觀的,只能靠唬爛給你聽,說個兩句哄哄而已,給你滿滿的情緒價值
(請參考下方圖片說明)↓↓↓↓
懶得找尺,但至少拿起手中硬幣,看一下大概厚度會比較實際,不要一直跟我瞎猜2公分有多厚,沒意義
台幣1元:約2公分
台幣10元:約2.5公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部位 到貨通知 ——
冷藏部位,會盡量不斷的持續銜接拆櫃,但還是容易遭遇斷貨問題
販售以當月,即時拆櫃為主,所以無法完美配合,什麼時候要買、什麼時候有現貨
如遭遇【售完】,就會暫時【下架】,代表正在等待貨櫃抵達,到貨後會重新上架【販售】,固定模式
可以自行觀看網站顯示的部位,如需要【部位 到貨後,我方主動通知】
請 使用LINE 主動私訊告知,需要 【通知】的【部位】
可通知部位:無骨牛小排、翼板、板腱、肋眼、紐約客、菲力
【部位】確實到貨後,我方將會「主動發 LINE 訊息,通知 到貨」
也由於到貨時間不一定,到貨通知【不代表訂購完成】,需到網站完成下單才算訂購完成,不勉強購買,到貨通知後,再自行決定是否購買
L I N E 按這裡 >>> https://pse.is/6bqbty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 門市購買、物流配送 —————
每塊【整塊原塊肉】皆為專屬【客製處理】
完成匯款後才會【開始】對應【客製處理】
處理完畢之後,交由物流公司,【冷凍】進行配送
無法精準到貨、快速到貨、無法指定到貨日
【門市】可直接購買整塊 原塊肉,可現切, 1公分以上,沒人的話,約15~20分,3~4首歌
自己來店裡,從展示櫃選一塊肉,馬上修清、切1公分以 (上),切完會做真空包裝,結帳完直接帶走(冷藏狀態)
切1公分以下,請改網站下單 門市取貨(冷凍狀態取貨)
【門市】的冷藏肉整塊原塊肉,都是保持在軟趴趴的冷藏狀態,無論線上購買或門市購買
都是購買後,對應不同的工法,分切厚度,進行處理,或者是切完交由物流公司進行【冷凍】配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知識補充:肉色的轉化—
多數人會直覺認為,肉色暗黑是不新鮮而導致,新鮮的肉,必須是鮮紅色
事實則是,牛肉屬於紅色肉類中,肌紅蛋白含量最多的一種,只要做分切,新的切面,肉裡含的肌紅蛋白與空氣裡的氧結合,就會導致色階的變化,是自然的一種轉化作用,也會因各部位的肌紅蛋白,含量不同,各部位會產生不一樣的色階變化
【裸放】、【套袋】、【保鮮膜封盒】,優點是能讓肉裡的肌紅蛋白與空氣裡的氧,持續接觸結合,使肉色一直呈現鮮紅色,但無法完全隔絕空氣,容易與冰箱其他食物串味,滋生細菌,容易變質
真空包裝則是,能有效的將肉與氧氣隔絕,有效保持肉品鮮度,防止滋生細菌,延長肉品存放,但容易因牛肉的肌紅蛋白缺氧,使得肉色呈現深暗色,或牛肉含有微量的礦物質,造成彩虹彩光,不同角度呈現不同光澤
無論購買經驗多豐富,往往很容易因為肉色轉化,視覺判斷,造成無謂的質疑,尤其是長輩們,很難完整的解說給他們聽、傳遞正確的資訊
其實...真空包裝的肉,只要打開,解凍、持續接觸空氣,大概30分鐘,就又會逐漸變成鮮紅色了
肉品獲得較完善的保存方式,正常邏輯來說,不考慮成本或者奇奇怪怪之類的問題,真空包裝對消費者是比較有利
但是很簡單的自然變化,多數消費者,即便聽過、了解這些過程,還是只能【視覺】認定,極端一點的、缺乏判斷力的,聽說真空包裝的肉,肉會不好吃的,反而比較認可這類的民間傳說
所以....真空包裝與裸裝,就看你是求心安、還是外貿協會,我也不知道那一種比較好@@a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知識補充:份量夠吃嗎??—
答:你一定要知道
你絕對會比我更了解你邀請的賓客食量
每位賓客的性別、年紀、身高、體重、宗教、平時的飲食習慣
家中是否有習俗信仰、是否有拜訪過命理老師?
以及幾點開烤?預計烤幾個小時?
當日是否有準備酒精或其他飲料、茶飲、汽水
不包含牛肉食材,另外有那些品項、份量
最後賓客是否為空腹參加烤肉聚會
賓客近7日是否有吃過牛肉?聚餐過程中是否有團康活動等等
實話實說就是無法正確預測!!!每個人的食量、飲食習慣、喜愛都不同,要嘛就多買,不然就吃完就好..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知識補充:要煎幾秒才能翻面—
答:每個人家中的鍋具的熱傳導、爐具火力大小都不同,所以很難給出正確答案
只能提供一些基本概念,進而更容易做出理想的中的牛排
要做出美味的牛排,梅納反應是的最大關鍵,就是酥脆的外殼、內裡軟嫩,肉汁不流失的狀態
酥脆的外殼需要【高溫短時】,內裡軟嫩則是靠【溫度的傳導】
牛肉必須完全解凍,鍋中溫度達180度以上,有熱氣稍微冒煙,才能下鍋煎
下鍋後,視情況調整爐具火力大小,維持一定的高溫,以便兩面做出酥脆的外殼
藉由按壓肉,感受軟硬度,辨別內裡熟度,視情況做翻面,而不是硬拉長時間,硬煎到水份蒸發,硬化
舉例:2公分厚的牛排,約1分30秒內,要把兩面煎完成,為基準
如果超過這個時間,過生,可能下鍋時鍋子溫度不夠,或是煎的過程中,鍋內溫度下降,翻面後溫度不夠,或者是稍加延長整體時間
如果是過熟,則是適當調整,煎的過程中,火力大小,或者是縮短整體時間
固定爐具、固定火力、固定時間,慢慢調整出最佳方式,時間視情況縮短、拉長,不要沒有基準的靠感覺,煎10次,10次時間、火力都不同
沒有要煎牛排比賽,所以請帶著愉悅的心情煎牛排即可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知識補充:都要冷凍?幹嘛還用冷藏肉 —
保存、保鮮,最大問題還是【時間】
冷藏牛→冷凍肉→冷凍很久的肉→冷凍過期的肉
越接近冷藏狀態【時間】,整體相對會越佳
門市購買冷藏肉,吃不完,可轉成冷凍,延長保存,短期1~2個月內,不會有太大變化
但隨著時間拉長3~4個月以上,就會產生風味上的變化
網路訂購的,同樣都是使用冷藏肉出貨,但為掌握運送品質,切完,皆會轉成冷凍狀態出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文章分享——
下面是依據真實案例重點整理得出來的文,幫助你快速理解商品
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
【選部位篇】:最貴的不一定適合你!!!<<<點我查看
【選擇厚度篇】:適合火鍋??燒肉??牛排最佳厚度??<<<查我查看
【修清篇】:要修清? 不修?<<<點我查看
【運費篇】:運費//配送抵達時間//現場購買<<<點我查看
【基礎篇】:購買前必看!!(牛肉基本問答)<<<點我查看
【熟成篇】:屍屍屍...式熟成!?<<<點我查看
【選塊篇】:選到牛王之王、牛中之王???<<<點我查看
【Logo封膜篇】:牛肉Logo外封膜的演化史!!!<<<點我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