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貴的 不一定適合你~~~~~
2022-11-12最貴的 不一定適合你~~~~~
有位阿北私訊我,問掛!!
說:有買過比臉大、牛梅花、背肩牛排還有菲力
都不好吃,而且菲力很硬!!!你的會牛肉好吃嗎??
簡單重點來說說部位,撇開日、紐澳屠宰切法
米國可當牛排品味,常見的有板腱、翼板、帶骨、無骨、菲力、肋眼、紐約客,以上都是屬於牛身上的肌肉組織,筋絡可循,部位的特性較顯著的部位
以下分享,金錢因素,不在考量範圍內
『翼板』、『無骨』:
兩者屬於不同部位,基本上就是10個吃,8個會中,油花、口感都是整頭牛隻中的佼佼者,部位的前段班
『翼板』的油感沒牛小排來的重、咀嚼感,肉質細膩度,好過板腱、背肩,各種表現恰恰好
『無骨牛小排』,油脂香氣所有部位最佳,瘦肉夾雜油脂比例較高,咬起來會有油脂滑嫩感,就算是亂七八糟煎,過熟也好吃,很適合怕見生,好吃又好上手煎
『肋眼』:
此部位我會列為,特殊部位,不是大眾首選,但就是有人特愛
油脂度、肉的細嫩度僅次菲力,但多了較多油脂,香氣+細嫩代表
『帶骨』:
油花、口感略遜無骨小排,骨邊有類似軟骨、軟筋,但價格較便宜,瘦肉夾雜油花比例與無骨牛小排相近,高油脂特性,也是香氣的代表,可作為無骨牛小排的替代選擇
『菲力』、『紐約客』:
此部位我會列為,特殊部位,不是大眾首選,但就是有人特愛
兩者的共同特性,就是瘦肉、瘦肉、瘦肉比例較高的部位,夾雜油花比例趨近於0
『菲力』的肉纖維組織,細嫩度是牛部位最佳
『紐約客』肉感結實,肉味重
由於都是瘦肉特性,要完全發揮這兩個部位的特性,最佳熟度是3分熟,5分熟是極限,只要熟度過高,肉的纖維化就會很明顯,變成防彈牛排
有條件的熟度下,才能發揮這兩塊肉的特性
『板腱』:
「入門型牛排」,有筋感、油花表現也會略遜經典部位(無骨、翼板),但偶爾會噴些油花
靠著「修清」處理,能有效的提升肉的整體口感,更容易入口
整體不會有什麼驚人表現,但也至於打折太多
主要價格便宜,就是家庭儲備肉類食物的常備品,熱銷的冠軍部位
『背肩』:
中看不中用,價格便宜以及外表碩大,對於部位比較沒概念的朋友,通常會選這塊
位於肩膀部位,肌肉發達,筋多,肉質結實,只要過熟,肉質會相當堅實、較難咀嚼,比臉大、總統牛排、牛梅花通常都是指這塊部位,但是只要烹飪得當,也會是不同風味之部位
-------------
人有三教九流,牛也是
絕多數人都知道,日本和牛是全世界最好牛
有吃過日本A5和牛嗎?好嗎吃?為什麼好吃?
和牛也有分部位也有區分較優質的農場,還是單純價格高就是比較好??
無論何種農產品,都非常講究【品種】【產地】【養殖技術】
就像高麗菜的初秋種、雪翠種又分高山種植、平地種植,都會有差異
牛肉也是相同,工作牛、乳牛、混種牛、肉牛,其中和牛是屬於肉牛中最好的品種牛
以日本,產地、品牌,最有名氣的和牛,「松阪牛」「神戶牛」「近江牛」來說
就是所謂的純種黑毛和牛種,其中又可區分「血統」「但馬牛」
品種、血統相同,又可以區分出,不同農場(品牌)飼養出的和牛
就是說,即便是同樣黑毛和牛種,但為了壓低成本,飼養配方都以壓低成本為目的,經濟型的養殖法
當然也有些農場,是以培育美味為前提,從小牛到肥育期,都是狂灌穀物,把牛當豬在養,飼養的配方都是有利於油脂生長的養殖法
兩者都是養牛,沒辦法論高低,最終產生的牛肉都還是叫做牛肉
但是食用的體驗感會有些許不同,甚至有些品種牛,都還會特別參加評鑑比賽、得獎過的更是所謂的極品
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異,就會是在這裡
三大和牛甚至美牛、各國的品牌牛,不單單是做個Logo,品牌牛是給消費者的辨識的基準
品牌牛的「品種」「血統」「飼養」,都會是固定的,就是代表固定的品質
對我來說,「等級」不會是主要,「品種」才是優先,產地第二,品種對了,再看該區域的養殖技術,最後才會是所謂的「等級」
農產品,很吃重,血統,培育技術、飼養配方,並不是隨便開價格,什麼樣質量的商品絕對會有對應的價格
那日本三大和牛是絕對嗎????
品牌、品種跟農場飼養技術是有差異的,但是價值卻是沒有絕對的
50元便當跟500元便當,帶來的驚艷感、味道的層次都不同
吃完是一樣飽的,但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
"絕對"來自你心中的尺,"價值"來自適合不適合你
總結就是....
阿北,希望能夠找便宜又好吃的部位,但只願意,出固定的"價值"作為交換
總以為,網路上,靠著【選擇】就能找到便宜又好吃的牛肉
結果三次,都買到到同一個部位,只能這價位區間,無限輪迴,結果都不如他預期...
後者菲力,大概就是沒有對應到部位的特性熟度,多半是煎過頭,導致肉纖維化,口感硬化,變成防彈菲力
並不是,我方不幫忙推薦部位,而是現實就是很難
八種部位、八種價位,就會有8種人會喜歡,有人無論好壞就是吃價格、有人喜歡油香氣、有人要肉感
各有喜歡的理由,所以沒有一種部位會絕對適合一個人
就拿我來說,網路時代,可以多方選擇之下
我自己買東西很習慣的,挑出所謂『好』的,避免所謂『壞』的
價格較便宜的列為『好』的,貴得列為『壞』的
便宜治百病,越低價的商品,不需要太多介紹,就會不斷說服自己,不斷的告訴自己,這個商品可以!
結果每次都是花錢買經驗,用錢了解商品
網路世代,不見得是要最低價,需要的是性價,才能避開低價的騙局,但是前提下,是必須要有辦法有效辨別....
阿北想用最少的付出,換取最大的收穫,每次都開心地以為終於找到好吃又便宜的牛肉了,但是最終每次只是輪流踩雷
兩個同類型商品,價差30,無法去解讀背後的差異,每次總是考慮最低價,最終買不到性價比較高的產品、最有利的商品
一直不斷,說服自己,這個價位的可以試看看,老闆說很好吃、很嫩,聽說這個是熱銷商品,不趕快買就要缺貨了
商品名稱改一下,什麼雪花、霜降、極嫩、頂級等字眼就又動心了
找不到真正適合的部位,只能挑他『想要的價位』,只能挑『聽起來覺得好吃』的商品名
在有限的預算內,很自然的...走到哪裡就都會買到這部位,都是在區間來回
在有限的預算下,很自然的...商家為了壓低售價,自然端不出好菜
壞一點的直接說A給B偷換商品、好一點的假產歷、漂亮的藝術照、洗腦話術
最終,阿北就開始覺得網路上,FB上面的所有店家都是詐騙的....
不用盲目追求最高單價
同樣都是牛肉,能有效區分出部位之中細節比較重要
而不是把所有牛肉都混為一樣,單純用價格做判別
不太可能花較少的錢,得到最較好的商品
很簡單的道理,但還是很容易卡這個問題
預算無上限,可以選擇牛的品種、產地、再選「品牌」之中的佼佼者,最後在選擇部位,都是沒問題的
但是在有預算限制下,逼屎我也是沒有用,只能聽唬爛而已
能選擇的項目一定會較少,無法各項兼具,只能取捨
只願意出100元,連吃個好一點的豬肉、雞肉都很難了.....何況牛肉
所以不管是有限的預算或是無上限的情況下,請都以預算,理性的、務實的,針對『需求』去做選擇
一定會有所謂世俗好壞、價格差別,以及能帶給你的感受程度
但是商品少了套路、話術,就是很赤裸裸的一分錢一分貨
「品牌」「品種」「部位」「等級」「個人最佳熟度」「烹飪方式」懂得這些資訊,作為依據才有得「選擇」,不然都是「瞎買」「盲選」
以上屬於小弟弟個人經驗,如與你認知不同,皆已你為主~~~~~~~QQ